人性管理才是卓越管理
時間:2021-12-29 14:26來源:未知 作者:admin 點擊:
次
企業治理,說難很難,即使久經商場的人士,很多直至退休也未弄明白怎么回事。
但也有一些人,從未經歷過商場,從未管理過企業,但是一上手,卻出手不凡,招招直戳管理要害,立即讓將要倒閉的企業重新煥發新春,讓長期徘徊在盈虧平衡點的企業效益連連翻番。
仔細一想,實際上沒有什么別的,全因為后者識人性、懂人性,人性管理通吃一切管理花架子。
學而優則仕,這是老祖宗幾千年傳下來的老傳統,至今仍然非常適用。當然有的人天生就不想當管理者,那則另當別論。
有一個企業,CEO年初發出這樣一則告示,營銷績效處于全集團前六名者,全部加官晉爵。
六個職位自然會與原先既有職位沖突,規定職位數不能增加,守不住的自動讓賢,否則不就成了官滿為患!
說干就真干,年底真正兌現,有了更高的職務,薪酬收入自然水漲船高。這種政策不僅在營銷,各個職能均都如此。
金錢是個好東西,在市場經濟的今天,它是衡量一個人事業成功與否的一把度量尺。西方職業經理人制度就是如此。
還是那個CEO,宣布營銷績效處于集團公司前3名者,除了發放正常薪酬收入以外,董事長特別獎勵第1名50萬、第2名30萬、第3名15萬,年底當場兌現。
還頒布產品研發團隊和主要骨干激勵政策,開發的新產品X年內為企業所賺取的利潤,按比例提成,上不封頂。有的人因此拿了100-200萬。
這是希望員工個個都是百萬年薪的機制,有的老板舍不得,以為便宜了員工,孰不知實際上企業賺了大頭。
華為、網飛、谷歌、蘋果都是這樣做的,越做越大發了。
一個企業不要約束員工1個月只能拿1萬元,因為限制了他的熱情,可能只給企業帶來100萬元的利潤。
應該希望每一位員工都能給企業帶來1千萬、5千萬的利潤,然后上不封頂的獎勵他,實現個人和企業雙贏,豈不更美哉!
從職位到金錢,有了吃有了穿,下面就要滿足個人精神層面上的追求了。
還是那個CEO領導下的企業,通過賽馬機制,對涌現出來的卓越分子,在年終大會上,讓他們每一個人上臺領獎,上臺發言,講講心得體會。
把他們的名字、事跡放在公司網站上,把他們的大頭照片貼在全集團最醒目的大廳展覽櫥窗里,供客戶參觀,供全體員工學習。
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為了一官半職,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為了花花綠綠的票子,追求名譽,實現自身價值也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人生意義。
滿足了馬斯洛前三種需求以后,后兩種基本上會落在這個范疇---精神追求。
管理是最大的利潤,產品、技術、市場、人才使用、利潤、回款......皆來自于管理。
知人性管理是一個領導者的最基本素質,通過它,可以激發千軍萬馬自動去奮斗、自動去學習、自動去創新、自動去降本、自動去節約、自動去維護公司的一切利益。
文中說的那個企業,在實施了三"子"政策后,四年中每年效益翻一番,重大質量投訴事件從每年20幾條下降為0,從員工到企業,方方面面、里里外外像是換了一個企業。
不懂人性管理,只能是粗放的管理者,不能成為卓越的領導者。
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